在使用艾曲波帕(Eltrombopag)进行治疗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严格的注意事项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艾曲波帕(Eltrombopag)通常为口服给药,对于成人患者,初始剂量一般为每日 50mg,而对于亚洲患者或有中度及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起始剂量则为每日 25mg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空腹时服用,比如餐前 1 - 2 小时,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吸收。而且,艾曲波帕(Eltrombopag)不能与其他药物、食物或含有多价阳离子(如铁、钙、铝、镁、硒和锌)的添加剂同时服用,如需服用,两者之间需间隔 4 小时,因为这些多价阳离子会显著降低艾曲波帕的吸收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至关重要。应每 2 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或 GP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或 GOT)和胆红素,当剂量稳定后可每月监测一次。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则需每周监测,直至肝功能稳定或恢复正常。同时,要密切关注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来调整药物剂量,以降低出血风险,确保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10^9/L 。但每天的最大剂量一般不建议超过 75mg,如果出现重要肝功能检验异常或血小板计数反应过量的情况,应中断艾曲波帕的治疗。
尽管艾曲波帕(Eltrombopag)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丙肝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方面疗效显著,但它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月经过多、肌肉痛、感觉异常、白内障、消化不良、瘀斑、血小板减少、ALT/AST 增加和结膜出血等。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至中度,在治疗初期较为常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减轻或适应。比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一些患者在刚开始服药时可能会比较明显,但坚持一段时间后,身体会逐渐耐受 。
然而,也有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艾曲波帕(Eltrombopag)可能会引起肝毒性,导致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和胆红素增加。所以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必须常规测定肝化学指标。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食欲不振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外,还有报道称使用艾曲波帕(Eltrombopag)可能增加患者心脏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对于本身有心血管问题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史)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在治疗期间也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等相关监测 。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