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关的研究不断推进,其中奥希替尼(Osimertinib)作为一种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展现出了极大的治疗潜力。根据2025年《自然医学》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奥希替尼被推荐用于切除术后IB-IIIA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体生存期。
研究背景与成果
在3期ADAURA试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完成为期三年的奥希替尼(Osimertinib)辅助治疗后,DFS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这一发现提示某些患者可能从延长的奥希替尼治疗中获益。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团队对220名来自ADAURA试验的患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112名患者接受了奥希替尼治疗,而108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循环肿瘤DNA的分子残留疾病(MRD)标记能有效预测复发。在这些患者中,MRD检查的结果出现在影像学DFS事件之前,中位数差值为4.7个月(置信区间:2.2-5.6)。这意味着,通过MRD检测,可以在疾病复发发生之前,及时识别出高风险患者。
结果分析与阐释
研究还发现,36个月时,接受奥希替尼(Osimertinib)治疗的患者中,无DFS和MRD事件发生率达86%,而安慰剂组仅为36%(风险比为0.23.置信区间:0.15–0.36)。这表明,奥希替尼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奥希替尼组中,有28名患者(25%)出现了DFS或MRD事件,其中19名患者(68%)是在停用奥希替尼(Osimertinib)后发生的,11名患者(58%)甚至是在停药后的前12个月内。
此外,治疗结束后24个月,无DFS和MRD事件的发生率仍为66%,显示出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治疗效果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