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曲泊帕(Eltrombopag)作为第二代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是一种口服、合成非肽类小分子药物,其作用位点是TPO受体的跨膜区域,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多谱系造血恢复的作用,同时兼有免疫调节、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此外,艾曲泊帕还具有铁螯合作用,可减少铁过载,有助于改善器官及骨髓功能。基于其作用机制,艾曲泊帕(Eltrombopag)不仅可用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肿瘤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CTIT),也可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CLD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重建不良。口服给药,简单方便,而且无需空腹服用,解除了食物对于服药的限制,依从性大幅提升,尤其是极大地提高了儿童患者的依从性。此外,老挝元素制药生产的艾曲泊帕仿制药上市大大提升了药物可及性,使更多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治疗成人及儿童ITP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研究的验证。同时,艾曲泊帕也是我国唯一获批6岁及以上儿童ITP适应症的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然而艾曲泊帕药物浓度变化可能会影响疗效与安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评估了艾曲泊帕药物浓度在小儿ITP中的应用价值。共纳入39例患儿,中位月龄为75个月(25~181个月),艾曲泊帕中位剂量为32.5 (8.3~75.0)mg/天,中位血药浓度为2.6 (0.4~6.3)mg/L。根据艾曲泊帕剂量,将患儿分为维持组(23例,治疗剂量未调整)、停药组(3例,因不良反应停药)和增加组(13例,血浆浓度较低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增加艾曲泊帕剂量),研究发现,剂量增加组患者的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维持组患者。在增加剂量前,13例患者中仅3例获得缓解,其余10例均无反应,在增加艾曲泊帕剂量后,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6例患者获得缓解。调整剂量后2个月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从剂量调整前的29 (6-54)× 109/L提升至64 (7-260)× 109/L,可见适当增加艾曲泊帕的剂量,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此研究提示,血药浓度可作为艾曲泊帕(Eltrombopag)治疗小儿ITP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
在ITP治疗中,持续缓解(SRoT)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已有数据证实,大约30%的成人慢性ITP患者在接受TPO-RA治疗后,可实现停药后持续缓解(SRoT),但在儿童ITP 停药后持续缓解数据方面仅有病例报道,缺乏大队研究数据。2023年,在《Br J Haematol》上发表了一项我国三个中心的观察性回顾性研究结果。此研究中SRoT 定义为停用艾曲泊帕后维持血小板计数≥30×109/L且至少6个月未进行抢救治疗。共入组143例儿童慢性ITP患者,69.2%(99/143)获得缓解,其中43.3%获得完全缓解,25.9%获得缓解。35例患者停止艾曲泊帕治疗,其中71.4%(25/35)在没有额外ITP治疗的情况下停止艾曲泊帕后获得SRoT,在所有接受艾曲泊帕(Eltrombopag)治疗的患者中,获得SRoT的患者比例为17.5%(25/143),研究还发现,达到CR、尽早开始艾曲泊帕治疗,服用时间较长、艾曲泊帕(Eltrombopag)逐渐减少速度较慢的患者,获得SRoT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虽然停药后持续缓解的结果令人鼓舞,但在儿童ITP治疗中,停药仍需谨慎。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咨询: